【烹饪器具】传统钢企实现“制造+服务”智能化转变 邯钢新区这样做

隶属于河钢集团的传统邯钢新区,今年刚刚完成退城搬迁,钢企钢新6月6日全线投产。实现这些天,制造智总台记者在邯钢新区探访观察,服务看这家传统钢企如何实现区位调整、化转烹饪器具由生产型企业向“制造加服务”企业转变。变邯

从邯郸市区一路向西60多公里,区样就可抵达邯钢新区,传统从空中看,钢企钢新新区厂房被太行山环抱,实现自西向东呈“一字型”排布,制造智特色小吃推荐和传统钢企围绕关键高炉、服务转炉抱团的化转布局大不相同,这样的变邯设计首先事关企业的运输成本。

邯钢新区副总经理 李巨辉:不仅仅是产品和产线的升级,更是对企业管理理念,生产工艺、技术研发的全面革新,目前厂区的一片平地,西高东低,落差40米,整个排布的烹饪大师教学时候充分利用地理落差,全部实现了皮带运输,减少了厂区内的短(程)倒(车),所以在厂区内很少看到车辆。

将新区建在县城之外,从筹备到搬迁花费了近五年的时间。搬迁后,就近实现的煤炭采购和工艺优化,极大减少了能源消耗和生产成本,符合国家倡导的绿色低碳发展方向。

邯钢新区副总经理 李巨辉:邯钢老区原来的布局不是很好。生产装备也是极度老化。深加工产品的持续开发造成一定的困扰。所以我们考虑重新布局。进行了搬迁工作。

邯钢的搬迁,是河钢在优化布局和一体两翼协同发展的标志性事件,从此放弃了生产低端粗钢转而向材料产品和服务转型。走进邯钢新区,新的生产理念、布局和新设备组合起来的细节随处可见。

邯钢新区副总经理 李巨辉:你看我们这个厂区,蓝天白云,我们的颗粒物排放量比搬迁前减少了30%,氮氧化物、硫化物排放量比搬迁前减少了60%以上,我们的综合自发电比例达到了110%,我们的吨钢耗水降到两吨左右,外购能源费用基本为零,这块成本跟搬迁前比,吨钢降低成本就达到200元以上,整个数据指标都在业内属于领先水平。

走到今天,邯钢已经从过去节约一张纸、一度电、一滴水,发展成用智能化来控制成本:新的厂区,一块大屏幕替代了过去42个操作车间的中控室,300多个流程全部实现智能化控制。

邯钢新区生产制造部部长 刘志朝:以前就是各个系统都有自己的调度,管理上比较分散,效率上比较低,成(立)了数字中心以后,部门进行了整合,一起办公可以说遇到问题决策比较快。

邯钢新区炼钢厂党委书记 李梅:我们每一炉钢靠“炉炉清”(成本自动化控制系统)实时能记录加料的量是多少,钢水它有一个内控成本的(极限),如果超过这个极限,它会有一个报警系统报警。

而这样的改革,是河北钢铁行业的一个缩影。面对钢铁产业因为同质化竞争,销售接连疲软和污染严重等因素,很多大型钢企面临阶段性停产、钢材限制生产、库存积压等多重危机,河北钢企进行了壮士断腕式的改革。“十三五”期间,河北压减退出炼钢产能8212万吨,到2020年底钢铁产能压减至1.99亿吨。同时,河北钢企争相研发新品。以邯钢为例,自主研发的汽车钢材,市场份额占到全国的十分之一;重轨用钢的产销量也占到了全国约五分之一;2023年,邯钢出口的轨道用钢超过2万吨,产品销往20多个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国家和地区。

河北的钢铁企业从布局国内到放眼世界,不断提供“中国方案”。2016年,河钢集团全资收购了塞尔维亚最大的钢铁企业——斯梅代雷沃钢厂,成立河钢集团塞尔维亚公司,20多项中国技术和管理制度在此落地,只用了半年的时间,河钢塞钢就结束了连续7年亏损的状况。

中国河钢集团塞尔维亚钢铁公司首席运营官 瓦拉丹·米哈伊洛维奇:我们组建一些高效的团队,大家一起工作,我们使用现有设备来改进生产流程,用更好地维护手段来提高每个流程的效率。

2023年,河钢塞钢荣获欧盟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联合颁发的“绿色议程”奖励证书。如今,河钢塞钢项目已成为共建“一带一路”的标志性工程。不只是河钢,敬业集团、德龙钢铁等一批河北钢铁企业也先后走出国门,向世界展示了中国钢铁的力量。